首页人事行业动态 发达国家老龄化经验:消费养老需走企业年金之路

发达国家老龄化经验:消费养老需走企业年金之路

2015年07月31日15:43 

面对加速到来的老龄化,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积累严重不足,是中国社保体系当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20世纪80年代,很多国家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后,纷纷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以保障养老金供应的充足性。

中国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一方面,本应作为个人养老储蓄的8%个人账户资金被用去发放当前养老金;另一方面,过高的基本养老金费率压缩了个人自愿进行养老储蓄的空间。

近年兴起的消费养老是中国社会的创新之举,开辟出了继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之后的养老金第四来源。然而,由于缺乏科学和规范的管理,消费养老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乱象,影响到了这一养老产业新形式的健康发展。

消费养老应该借鉴企业年金的经验,纳入合格计划管理的运行轨道——坚持信托原则,委托优秀的受托人管理。消费养老纳入合格计划后,这笔闲散资金将被打造为实账型个人养老金账户,有望达到增加居民养老储蓄、弥补养老金结构缺陷的社会功效。


养老金并轨后的结构缺陷不容小视

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开始并轨,揭开了中国养老金深入改革的序幕,这是一大社会进步。但中国养老金制度的深层问题也会逐渐暴露,政府亟待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

如果将各类职工的缴费(个人缴费基数的8%)视为社会保险费,而非个人养老储蓄,个人账户仅为记录缴费和分配个人权益的制度安排,那就意味着,中国停止了自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多次强调的“做实个人账户”的制度安排,实账运营个人养老储蓄账户和养老基金市场运营的机会被挤出,中国养老金制度出现结构性缺陷。

如此下去,领取基本养老金像搭乘公共便车,必然会出现拥挤现象,助长提前退休和减少劳动力供给,养老金责任和风险管理将倒向政府一边。当基本养老金的支付水平和替代率将伴随国民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而降低时,政府面对社会舆论压力时将陷入即缺位又越位的困难境地。

当前完善养老金结构和个人账户制度面对如下五大困难:一是国家缺乏银色经济战略和改善老龄人口资产结构的动力。

网友热评